A+ A-
A+ A-
01.他是分流的鱼
  姜逢“窥视”陈子承朋友圈多年,近乎可以依靠屏幕猜测对方的心情。
  夏末的晚风微凉,姜逢刚洗完澡坐在书桌前发呆,察觉到冷意,打了个哈欠,便用夹子盘起蓬松的细发,关掉26°的空调,起身开窗。
  皎洁明亮的月色,铺满窗外绿植,站在5楼的寝室往下看,正好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校内树叶斑驳的光影。
  望着前面几栋学生宿舍楼已经逐渐熄灯,姜逢感知夜深,疲软袭来,便趴在窗台上刷着朋友圈。
  只见她迅速略过一堆微商和宝妈动态,在看到陈子承刚发的那句“光风霁月?下次不接”时,手停了下来。
  “可惜是个小号”,她正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串简短的文字喃喃自语,遗憾中带着一抹庆幸。
  姜逢高中毕业后就没见过陈子承了。
  因为在毕业时,他们便走向了不同的赛道。
  在她刚收到研究生offer的那一年,对方已经在演艺圈混得风生水起。
  此时她手机相册里还留着几天前,对方登台拿“金牌男艺人”时的获奖照片。
  在这之前,姜逢一直觉得她和陈子承是活在同一片海里的鱼,他们从同一个地方出来,在海里努力游动、啃咬和探索,有着不惧苦难的生命力。
  直到各大媒介不断地往她手机上推送关于他的报道,她才意识到:原来他们已经在无形之中被分化到了不同的河流。
  显然,陈子承的那条河比她的人生轨迹宽广很多。
  只是,他真的很快乐吗?
  夜色眷浓,想到这,姜逢熄了灯。
  学校国庆有整整5天的假期。
  如果去西北环线游,至少要10天才能尽兴,节假日酒店机票都贵得离谱,姜逢满打满算,最终还是决定回老家躺平。
  从市区到镇上,仅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只是平时课业和学术项目比较紧迫,所以姜逢常年都住在闽大安排的单身公寓。
  在回家的车上,她牙便疼的厉害,连带着大脑神经,时不时抽两下,折磨得她俨然没有假期的兴致。
  熬了一夜,第二天起床,便迅速跑到镇上的牙医诊所去做根管治疗。
  小镇经济发达,虽然不如大都市景象繁荣,但仰仗着当地文旅产业,居民日子也过得风生水起。
  镇上的牙医诊所便有十几家,其中有一家颇有名气,姜逢有个表哥便在那里上班。
  去诊所前,她提前给表哥打了通电话,询问注意事项,表哥特意交代她在傍晚6点左右到:“那时候人少,可以不用排队。”
  从家里到诊所,仅需步行15分钟。
  原先姜逢家里在镇上开着一家文具店,头几年赚得不错,便连带着店面正上方的套房也买了下来,方便楼下营生、楼上生活。
  后来很多居民都争先恐后地努力将小孩送往市区教育,镇上仅有的学生逐年减少,再加上不少同行抢生意,这文具店最后还是倒了。
  于是在姜逢和弟弟的建议下,文具店改成了咖啡馆。
  好在弟弟姜谦是学装修设计的,品味不错,一来二去,咖啡馆生意也勉强过得去。
  姜逢穿了件粉色阔腿裤,身着白色紧身衣,蓬松的长发自然散落,不加粉饰,但走在小镇的路上也显得格外醒目。
  傍晚6点的牙医诊所,果然人少了许多。
  她记得前几年也是牙齿中龋,她一大早便来排队了,结果轮到她时已然是下午1点钟。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