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将王蒙请到客厅,让人上了壶好茶,屋内便只剩下二人。
  如今苏焕造反,要跟大舜王朝打仗。
  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大将军却跑到自己府邸来拜访,其意图不要太明显,无非是造势。
  徐微之抿了口清茶,装作压根不懂。
  “王将军不在前线打仗,怎么有空跑到我这个穷地方来呢?”
  “为天下黎民百姓。”
  “历朝历代举旗之人,打的都是为了黎明百姓的名号,大舜王朝开国之初,何尝不是?如今又如何呢?”
  不得不说,徐微之可真是个狠人。
  这番话要是传出去,高低得有个牢狱之灾。
  然而过去的几十年,徐微之就是这么说过来的。
  除了自身的本事之外,跟大舜王朝历来善待文人士大夫的政策,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我大夏治理的如何,无须自夸,天下皆知,老先生可同意?”
  “嗯,这我倒是无话可说。”
  北马州的治理,绝对是十六州中标杆中的标杆。
  徐微之以往有学生去过北马州做官,其在信中明言,若是十六州皆如北马州这般,自己大抵可辞官回乡去罢。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夸赞北马州治理水平高超,百姓安居乐业。
  其余十五州效仿的话,必然是太平盛世。
  “夫大舜王朝又如何?”
  趁热打铁,王蒙追问道。
  这一问,给徐微之问沉默了。
  答案,依然不言自明。
  年轻时的舜成帝,大抵是个励精图治的明主,如今的舜成帝......
  却是一个为了追求长生道,置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的糊涂蛋。
  早先看到苏焕所写的讨暴君文书,徐微之甚至忍不住拍手叫快。
  骂的好!
  见时机差不多,王蒙将陛下的亲笔信交给徐微之。
  徐微之愣了一下,随即打开信件缓缓阅读。
  不多时,眼中水光闪动,静静泪流。
  抹去眼角的泪珠,徐微之站起身来,恭恭敬敬跟王蒙鞠了一躬,苍劲的手指着外面。
  “蒙陛下不弃,请将军带路!”
  额......
  陛下的行事作风,还真是高深莫测。
  适才徐微之还蛮是警惕,提防着自己。
  看完陛下的亲笔信,这就改口称呼为陛下啦?
  王蒙客气回了一礼,带着徐微之离开应台城,直奔大夏国都泰安城。
  当天晚上,人就到了苏焕的面前。
  “老先生辛苦了,一路奔波劳累。”
  “陛下言重!承蒙陛下爱护,不嫌老头子年迈无能,愿为陛下效微薄之力!”
  见到苏焕,徐微之直接以臣子礼跪拜。
  书生有时候挺烦人的,一堆大道理出来,只剩下嘴上功夫。
  但真正的读书人,身上有股气节,是任何人看了都要佩服和动容的。
  徐微之,大抵就是这样的读书人。
  苏焕本人,其实一直蛮佩服这位老先生的。
  “老先生,随朕到书房一叙?”
  “请陛下赐教!”
  王蒙守在御书房门口,足足等待了半个多时辰。
  直到月牙高悬,方才看见徐微之从御书房走出来,脸色红光满面,笑容可掬。
  一边按照陛下吩咐,送老先生去休息,一边在路上走着。
  实在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的王蒙,忍不住开口询问道:“老先生,我有一事不明,可否为我解惑?”
  “王将军是想问,陛下信中写的是什么吧。”
  “方便告知否?若是不方便,老先生权当我没问过!”
  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这个道理王蒙是清楚的。
  好奇归好奇,要是不方便说,他不可能强求。
  一个不慎触怒陛下,自己以后日子还咋过?
  徐微之则淡然一笑,走到皎洁的月光之下。
  微眯着眼睛,负手而立。
  “陛下在信中,描绘了一副我辈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天下图景,给出我读了几十年书,都没能读出的至理真言!”
  “多的老头子我就不赘述了,四句话足以解大将军心头困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语罢,王蒙悟了。
  他终于明白,为啥徐微之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
  就单是这四句话,传出去恐怕都能流芳千古。
  读书人赌一辈子书,为的是什么?
  为的不就是这四句话吗?
  能说出这四句话的陛下,你不去效忠,还打算效忠谁,来实现心中抱负呢?
  不到两日的功夫,大舜王朝十六州的文人圈子,就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昔日的大舜王朝大儒,徐微之徐先生,拜逆臣苏焕为君王。
  不仅如此,横渠四句,还广为流传。
  “啧啧!此四句话,当时我辈读书人的行事典范!”
  “我辈?流传百辈亦无不可!”
  霎时间,逆臣苏焕四个字出现的频率骤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其苏焕的才情和本事。
  金銮殿上,舜成帝看着四句话,只觉得脸上生疼。
  四句中句句没有自己,却仿佛句句都在骂自己。
  什么意思?
  朕大舜王朝的大儒,改投反贼门下?
  你徐微之跟着苏焕,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跟着朕,就是屈才啦?
  “来人!去应台城,将徐府上下全部给朕抓来!”
  “陛下......抓不了。”
  嗯?
  舜成帝一听这话,顿时怒不可遏,气的直拍龙椅。
  “什么抓不了!朕说话不顶用了是吧?咋的,你们也想造反?!”
  “陛下息怒!不是臣忤逆陛下,而是徐府上下,自徐微之走后,就让逆臣苏焕的人,全部接去了泰安城。”
  投靠了苏焕,若是将家人留下,那必然是要遭殃的。
  苏焕早就做好了准备,免得舜成帝迫害徐微之的家人。
  无后顾之忧,人家才能安心帮自己效力。
  一位大儒在文坛、在舆论场的影响力,可不是将军能比的。
  这跟能力本事的关系不大,主要是分工不同。
  如今大舜王朝文人圈子,已经涌现出一副想去北马州,给苏焕效力的风气。
  “徐州侯呢!他干什么吃的!逆贼都让人跑到了应台城,他就在旁边看着不成?”
  “陛下,徐州侯还在募集军粮。”
  “军粮军粮!他徐州莫非是什么穷乡僻壤,连军粮都募集不齐?真是岂有此理!”
  不行!
  继续这么被动下去,局面只会越来越糟糕。
  舜成帝深吸一口气,有种想给徐州侯韩阳强行下令,让他即刻发兵广梁城的冲动。
  可转念一想并不合适,若是韩阳到时候跟韩烨一样的,连徐州的人马也断送了,以徐州侯的性格,肯定会将责任丢给朕自己。
  届时天下人定要耻笑自己不会用兵,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说,还会助长逆贼苏焕的气焰。
  “去把玄火教的阴阳二使给朕叫来。”
  随着一声令下,穿着一黑一白的两位中年人走到大殿之中。
  两人的袖口,正绣着黑色火焰图案,就是苏焕一直在找的人,跟武王的死脱不开干系。
  不过二人虽然本事不错,但都是天象二重天的小天象高手,而不是大天象高手,并非武王的对手。
  杀死武王的人,定然跟玄火教有关。
  “陛下有何吩咐?”
  “朕要你二人前往北马州,将苏焕的头颅替朕取来,可能办到?”
  “愿为陛下效劳!只是我二人前去,恐怕不太保险,毕竟逆贼苏焕手下亦有天象高手。”
  “无妨!朕让彭老陪你们去一趟。”
  说着话,一位白发苍苍,身着青色剑袍的老者从舜成帝身后站了出来。
  整个人气势如虹,宛如一把冲天的利剑,其锋芒之锐利,当真是骇人听闻!
  仿佛只要靠近他周身三尺,便有性命之忧。
  阴阳二使脸色大变,有些难以置信。
  彭老?
  素来有大舜剑仙之称,达天象三重天,贵为大天象高手的彭震南!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