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谢时屿,注定是天壤之别 在线阅读》 第29章
内容试读
江怀玉几个人刚把行李放好,还没来得及收拾,其他知青便陆陆续续都回了知青大院。
现在知青大院加上他们新来的五个人,一共有十个知青。
原本住在知青大院里面的五个老知青,其中三个男知青和两个女知青。在经过了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算是对彼此有了一个初步的简单了解。
其中最先回到知青院的苏翠芳,今年刚满二十岁,放在这个年代,特别是农村已经算是没嫁人的老姑娘了。
苏翠芳是两年前来从辽省的一个小城市下乡来的金阳大队,身材属于那种东北姑娘的大骨架,比很多姑娘都要高壮一些、皮肤黑黄,长相普通,长得很结实,平时干活也属她最实在肯干,院子里面的菜地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收拾的。
另外一个女知青名叫郑晓菊,黑瘦黑瘦的,个子不高,不太爱讲话,年纪也是二十岁,是从黑省另外一个城市来下乡的。
郑晓菊对待新来的三个女知青有些冷漠,特别是看见江怀玉和李红燕穿着的新衣服的时候,眉眼中自动流出的一抹嫉妒神色,不过倒也没上来就找茬,只是一直拉着苏翠芳的衣袖,一副两个人才是一伙儿的样子。
至于三位男知青,分别是去年从河北津市来下乡的何腾飞,今年刚满十九岁,性格活泼开朗,很快就跟谢时屿一副哥俩好的模样处到了一起。
二十三岁的孔响,老家是湖南的,来这边已经快五年了,从一个无辣不欢的湖南人变成了操着一口东北话,吃不了多少辣的正宗东北人,性格稳重可靠,一副老大哥的模样,也是知青大院的代表,算是知青小队长。
还有同样二十三岁的陈建安,巧的是这位也是沪市来的,只不过是那边的一个县城的,原本应该分到当地的乡下,可惜因为家里没关系所以被人替换了下乡地点,直接跑到大东北来了。
这人倒是刚回来就跟林志帆有了那么点臭味相同的感觉,虽然几年的下乡生活让原本还算白净的城里人变的黑瘦黑瘦的,但依然在来新知青的这天特意起大早把一头垂至耳边的短发弄的油光铮亮,穿着一身干净的深蓝色衣裤,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
自我介绍之后,女知青这边的苏翠芳和孔响就带着五个新来的知青去杂物房拿之前知青留下的草席,没这东西,晚上根本没法睡觉,那炕能硌的人第二天浑身疼的爬不起来。
“这也太脏了,上面还有一股味儿,这东西能睡人吗。”
冯文丽果然不负众望的第一个开了口,满脸嫌弃的看着苏翠芳找出来的一张草席,连接都不肯接过来。
这个时候,江怀玉和李红燕也不想讲话了。
真不是她们有多矫情,可毕竟是城里刚来的姑娘,从小就被家里宠着,就连家里条件没那么好的李红燕这会儿也有些接受不了了。
她自小也有妈妈和姐姐为她打理一切,她姐姐更是哪怕自己不穿好的衣服也会让给她,是不会像别家妹妹那样捡姐姐不要的破旧衣服穿。
更不用说江怀玉了,每年家里的几位女士都会轮番的给她做或者买新衣服,床上用的被子、褥子也都没有能用上几年不换的,长这么大就连草席子她都没见过,哪怕是跟着奶奶去乡下住的那一年,床上铺的用的也都是从京市带过去的软绵被子。
别说她俩了,就是在家不受宠的冯文丽,哪怕捡的都是哥哥姐姐们不要的破旧被子,也真心没睡过这种又脏又臭的破旧草席啊。
“这边都是这样的,哪怕你带着铺床的被子,最下面一层也要铺上草席的,这东西可以隔灰防虫、防潮气,只是用被子的话,你们身体根本受不住的。”苏翠芳倒也理解这三个新来的女孩,当初她来的时候也是眼前一黑,甚至当时用的草席比这还破旧呢,现在这些剩下的已经好不少了。
“早上我们打了水回来,厨房里面的水缸和菜地前面的水缸都是满的,你们今天可以先用着,把草席好好擦一擦,一两个小时就能晾干,不耽误晚上睡觉的。”孔响带着林志帆、谢时屿两个人也拎着两张破旧草席出来,带着几分无奈的劝慰着几个人。
冯文丽眉头紧锁,刚要开口继续,江怀玉快速上前一步,事已至此,她已经不想再继续听冯文丽那没屁用的抱怨和不满了。
江怀玉毫不犹豫的接过两张看起来还算完整的草席,勾着嘴角,轻吸了一口气。
“多谢苏姐和孔响同志,我们初来乍到很多地方都不太习惯,还请几位不要见怪,我们一定努力适应的。”
江怀玉说着,就将手里其中的一张草席递给了李红燕,接着笑着说道:“那就先不麻烦二位了,我们这就去把草席擦擦,免得晚上耽误睡觉。”
江怀玉的懂事和礼数都让苏翠芳、孔响两个人舒心不少,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真诚了,两个人看都没看那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冯文丽,而是态度温和的对着江怀玉点了点头。
“那行,你们先收拾,大队那边明天会休息一天,让你们去县城的供销社买一些常用的东西回来,早上六点会有牛车在村口等着送你们去县城,至于其他的事情,等明天你们休息好了,我们再说。”
“好呢,谢谢苏姐、孔响同志。”江怀玉笑着点了点头,娇娇软软的声音带着一股甜味,加上那温和如阳光的笑容,真的很难让人讨厌。
江怀玉说完就拉着李红燕转身,顺便给谢时屿使了个眼神,三个人直接拎着自己的草席向水缸走去。
至于冯文丽……
让她自己闹去吧,江怀玉算是看出来了,苏翠芳、孔响两个人看着和善大方,好像凡事儿都不计较的样子,但绝对不是一个无底线惯着别人的老好人。
本来就该如此,大家都是来下乡的知青,互帮互助、相互扶持没错,但绝对不是谁欠了谁的,谁都没必要惯着谁,谁又不是谁的爹妈,爱待不待,有本事就自己走。
苏翠芳和孔响能好脾气的带着他们这些新来的找需要的东西,又好声好气的安抚他们的情绪,已经算是仁义了,毕竟他们做的多或者是少,村里都不会给他们发工资、涨工分。
人啊,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学会审时度势,还有入乡随俗,方可安稳度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