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说:“晚上大家一起吃个饭,四姨爹和四姨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做东,地方就定在新开的那个酒楼。”
“大哥,咱们吃饭就是去吃特色的,酒楼就不去了,找个有特色的馆子就行,那些街道里的老店应该做的饭菜味道都不错。”王晓晓太清楚了成都这个地方的小吃好吃的都藏在大街小巷,这里才是老成都人最喜欢去吃饭的地方。
其实每个城市都是这样,本地的人吃饭都会去老店,也许环境不是太好,也许停车不方便,但胜在那一口味道就是好。
“看来是遇到行家了,二妹对吃还满有研究的,好,就听你的,我们去找一个大点的苍蝇馆子。这个任务交给老五,你去,不要太远,最好就在这附近。”大表哥笑着开始安排。
年轻人聊吃的,老年人进了里屋聊回忆。琪琪和芸芸已经靠在晓晓和小惠的怀里睡着了。
中午饭就在楼下街上买了各种小吃,什么凉面、两份、汤圆、馄饨等等,每个人吃的都不一样,五哥和四哥跑了两趟,两手提的满满的一次性饭盒。
跟着他出去了。
二表哥问晓晓:“二妹,你这两个女娃儿长得好乖哦,好好培养,长大了去当电影演员。”
“二哥,才不呢,我的孩子不要去当什么演员,我想让她们学着我小妹妹的样子去上军校,出来就到部队上,多威风!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这份荣誉也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也是,你家不缺钱,你开着公司,钱以后都是两个娃娃的,就让她们好好学习,穿军装。只是可惜了这么乖的长相。”二表哥笑着说。
“是不是你家孩子爸爸是军人,你就对军人情有独钟?”五表哥问。
“啊?有吗?我还真没想过孩子跟爸爸走一个路线,我是觉得我小妹妹多好啊。”
“二姐,毛三上军校就是受小惠哥的影响。”毛毛在晓晓耳边悄悄说。
“啊?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回事?毛三当时不是被保送的吗?”
“是,但当时分数线出来的时候,她的分数线超了很多,她本来可以上北大的,老师也说她去上军校可惜了,她也有点动摇了,是小惠哥一句话,小惠哥说,军人是一个国家的脊梁,部队更需要文化知识。”毛毛笑着说。
“这种大道理也能说服毛三?小惠你可以呀。”
一屋子人热热闹闹地吃了午饭,王晓晓这边的一群人回到了宾馆,三间标准间,这个时节白天二十几度,很温暖,房间里略微有点潮湿。
琪琪和芸芸吃饭前睡过了,现在可劲的闹,晓晓气的发火了:“你们两个再闹,就把你们关到厕所里。”
小惠特别宠孩子,对孩子们做个鬼脸,悄悄说:“别惹妈妈,老虎发火了。爸爸给你们讲故事好不好。”
“不要,要妈妈讲,妈妈讲。”琪琪给小惠耍赖皮。
王晓晓没办法给孩子讲故事,没讲几句自己给睡着了,琪琪想摇醒她,小惠阻止了,让孩子们他出去了。
在成都休整了两天,大表哥租了两个十二座的金杯面包车,一个大部队出发去了遂宁。
大姨妈家所有的人都出动了,包括三个孙子一个外孙女。这四个孩子很快就和琪琪芸芸玩到一块。
面包车先开到舅舅家门口。
舅舅不在家,舅妈在隔壁家玩麻将,只有舅舅家的大姑娘和大女婿在家做饭。
舅舅家大姑娘认识大姨妈和大表哥他们,上半年的时候,大表哥他们全都过来给外婆下葬,都才见过。
看到这两辆车下来的这么多的人,永红傻眼了,堂屋根本站不下,她赶紧让自己的女婿去叫救家长。
大部分人都还在车上,只有王晓晓的父母下车在舅舅家跟前转着看。
王晓晓的记忆里只有这个山坡顶,舅舅家的房子在一个小山坡的顶端,最高的地方,还是板皮墙,薄薄的糊着一层草泥,外墙是刷了白灰,屋里却还是泥巴本色。
针对路边开着大门的是堂屋,也叫客厅,只放了一张老旧的实木桌,漆面早就掉光了,木头已经被油腻蹭的发亮,透出来的木纹也几乎变成了黑色。
木桌四边是长条木凳,堂屋东面的墙上有一个观音菩萨,披着一块红绸子,前面还供着香。堂屋背后是一间厨房带卫生间,王晓晓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厨房做饭的地方隔出来一个角落做成了一个卫生间,卫生间是用席子围起来的,没有门。
舅妈先回来了,她见到这么多的人,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很多年不见,曾经这里的一枝花现在成了标准的老大妈,发福的身材,不太合身的半长的一件墨绿色风衣,手里正在纳鞋底,大大的金色的顶针套在右手中指上,两颗门牙镶得不怎么合适。
舅妈先给王晓晓母亲打招呼:“四妹回来了,四宝叔也回来了。”(宝叔是称呼父亲的,姨夫的意思。)
母亲笑眯眯地点头回答:“嫂子,哥哥呢?我和大姐一家都回来了,看看老母亲。”
舅妈往车里瞅,大姨妈下车看见舅妈,舅妈赶紧喊:“大姐也来了,快进屋。”
大姨妈没有进屋的意思,几个表哥也一直在车上,只有一群孩子在车下玩的高兴。
舅舅回来了,后来才知道他也是去玩麻将了。
王晓晓看的舅舅就打了招呼,舅舅笑着说:“二妹越来越乖了。”
舅舅见到王晓晓的母亲就开始哭:“妹妹呀,你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一起去看看老母亲。”
母亲听到舅舅哭着说看老母亲,眼泪刷的一下流了出来:“哥哥,我们就是回来看妈的。”
大姨妈过来说:“都先进屋吧,别在这哭,那么多人好看呀。”
周围邻居越围越多,都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进了堂屋,坐在条凳上,母亲擦了眼泪,大姨妈对舅舅说:“我告诉你啊,别以为四妹那么回来,啥事都不知道,我都告诉她了,他们已经在成都待了几天了。你可别问四妹要钱。”
“我晓得,大姐,我是那样的人吗,看你把我说的。”舅舅一脸的不高兴。
母亲已经猜出来给外婆下葬的时候舅舅和大姨妈一定是闹了意见。大姨妈不让说,舅舅估计早晚要说,他能憋到现在不写信告诉王晓晓的母亲,已经算不错了。
舅舅倒也不客气,直接说:“我家房子太小,那么多人,没办法坐,还是进城吃午饭吧,我请客。”
舅舅又给永红交代:“你也别做饭了,做好的留到晚上吃,现在去喊上你的妹妹们,都进城,我和你妈跟着车走,你们自己想办法。”
几个表哥连车都没下,只有几个嫂子下车去把孩子们连喊带拽的揪到车上,舅舅和舅妈上了王晓晓她们这辆。
舅舅坐上车就开始给母亲发牢骚:“妹妹,你看到没有大姐家的孩子,见到我连个招呼都不打,怎么说,我也是他们舅舅,到了我门上,不下车就算了,招呼总要打一个吧,人家都像没见过我似的,真的是太没有家教了。你说,这样,我还请他们吃饭?”
“哥哥,不要计较这些,都是一家人,莫要计较了。”
“我给你讲,大姐家的孩子从来就没把我这个舅舅放在眼睛里,本来舅舅在娘家是很有地位的,现在好了吧,五个娃娃,你看到了,没一个来给我打招呼的。”舅舅气的乎乎的。
“哥哥,别生气了,就当是请我吃饭,好不好。你请客,我付钱。”母亲说完从自己的包里拿出八百给舅舅。
舅舅一点没有推辞,还数了一下,数完才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舅妈趁机抽了一张走。
进了城,就是舅舅带路,七拐八拐地到了一个小巷子里,停车下人,大家进了一家名为川菜小馆的餐厅。餐厅不大,也没有更大桌子,两车人,分别坐在两个大圆桌子上。店家赶紧送上菜谱,二表哥直接拿起菜单,开始点菜。
舅舅说:“菜单给我,我来点,你不晓得他家哪个菜好吃,我来点。”
大表哥开始笑着点菜,舅舅有些着急,直接对服务员喊了声:‘再拿过一本来,我点菜,莫听他的。’
服务员赶紧拿过来一本餐谱递给舅舅。
三桌人,每桌点了二十个菜,舅舅家的女儿女婿也都整齐地到了饭馆。
晓晓特地交代给做了糖醋里脊和虾仁玉米,还有豌豆尖鸡蛋汤,专门给孩子的。琪琪和芸芸最小,一点辣都不能吃,大表哥二表哥三表姐的女儿虽然五六岁,但吃辣已经很厉害了。
吃饭间,大表哥给舅舅敬酒:“舅舅,我代表我家的哥几个给你敬一个酒,谢谢你平时对妈妈的关心,有时间再去成都玩。”
舅舅的表情很尴尬,本来这话没什么,但从舅舅的表情上看,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后来才知道,是大姨夫去世之后,舅舅到了成都,舅舅让大姨妈提前写个遗嘱,遗嘱写身后事交给舅舅,大姨妈的房子和存款也归舅舅管理。
大姨妈生气了说舅舅:“我急俺老头是走了,我现在还没死,活几年还不知道,而且我还有五个娃娃,我就不相信我五个娃娃都不管我养老的问题,要你这个当舅舅的来管?”
“大姐,我这是为了你好,你看,火车站老房子拆迁的时候,给你的这套小房子还有一些存款吧,现在你这套老房子眼看着又要征迁了,现在征迁的政策好的很,都是两三套房子的给,你这的地理位置又极好,我帮你看着,你家那几个天棒,我不放心,到时候就是我分给他们。”舅舅还在极力劝说大姨妈。
大姨妈发火了:“你再惦记我的房子,你就回家去,永远不要到我家来玩,就是来了成都也别到我家,不欢迎你。”
“大姐,我这是为你好,我可以管你,你家孩子未必管你,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哪个都没时间,也没一个孝顺的,姐夫生病卧床这么多年,谁也没有来替你搭把手,都是你一个人,我算看透了,孩子指望不上的。”
“我家孩子都指望不上,我还能指望谁?指望你?你才指望不上呢。老母亲都指望不上你,才去的四妹家,我怎么敢麻烦你。你走吧,现在就离开我家。我不想再见到你了。”
大姨妈硬是把舅舅赶出了家门,舅舅没出现地还问大姨妈要了路费。
这些都是后来听大姨妈说的。
舅舅心心念念想要分一点大姨妈的家产梦破产了。那以后没再去大姨家。
舅妈一辈子都想去成都玩,可大姨妈从年轻的时候就不喜欢她,一直不让舅妈住自己家。这个舅舅和舅妈也很奇怪,非要住亲戚家,就不愿意去煮个招待所宾馆的,所以舅妈的成都梦就一直在梦想状态。
吃完饭付钱,三桌饭六百元不到,真的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