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家全文》 第28章
内容试读
“我信,婆婆,你说一哈吗?”王晓晓学说的四川话南腔北调的,都笑了在座的人。
“我说,你可别生气,就当我说着玩。你呀,是来给你妈妈还债的,哈哈哈。”老婆婆笑的很开心。都能王晓晓知道这个二婆婆并没有把真实的想说的告诉她。
可惜,必定是不好的,只是二婆婆不好说出来,而且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不想说,就不追问了。这种事情,听得太多,反而会迷了心智,知道的越少越少。
这些所谓能看相会算命的总是有一个本事,但凡预测的不好的事情总是会发生,而好的事情极少发生。
王晓晓心里很想知道,但又怕知道。
大表哥在一边说:“二婆婆啥时候成了算命先生,给我也算一下吧,看看我啥时候升官发财。”
二婆婆看都不看大表哥,直接说:“狗娃子,你以后是谢家屋子最有钱滴,但你太小气了,早早地就会害大病,要不了你的命,也跟要了命差不多。”
“二婆婆,给我算一个,看一下我。”五表哥直接冲到婆婆跟前。
二婆婆带着老花镜看了五哥好一阵,才说:“你呀,一辈子都犯在桃花运里,都是女人追着你,命中无子无女,大钱没有,小钱不断。”
二表哥和表嫂也到二婆婆跟前,想等着给看一下。
舅舅赶紧上前阻拦:“二伯母,今天可不是请你来算命看相的,我们不是还有要紧事办,莫忘记了。”
二婆婆笑了说:“没得关系,只要你们信,我就给你们看。现在,狗娃子,还有那个王二妹子,请我去喝茶,我要去茶楼喝茶。”
二婆婆指了指王晓晓和大表哥。
一群人在舅舅的带领下往南街走,到了十字路口右手边,一个二层的中式木质结构的茶楼在开门迎客。
里面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人,王家谢家的人一进去,后面一群看热闹的人也跟着进来,瞬间,茶楼坐满。
舅舅直接喊着:“上二楼,二楼上风景好些。”
王家谢家米家的人都上了二楼,不相干的人留在一楼。
茶楼已经好几年没这么多客人了,小二和老板忙的跑前跑后。
这个茶馆具体建了多少年没人知道,王晓晓记忆里,从第一次来就经过这个茶馆,当时人很多,每天中午下午这里基本都是满员。
这里的茶馆不单单是卖茶水,还有零食点心,什么瓜子、花生、绿豆糕、糖皮酥、花生糖等等,甚至可以把外面的小吃都点了送进去,只要你是茶馆的客人,点了一壶茶,你就可以在里面坐一天。
王晓晓小的时候最喜欢到这里来玩,在茶馆里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没有人管她们,几乎镇上的人都知道她们是老代表家的外孙子和外孙女。
王涛和向阳娃也是这里的常客,涛儿和晓晓口袋里经常有零钱,不是在这里买瓜子和花生就是去外婆家对面的合作社买各种糖。
茶馆勾起了王晓晓很多回忆。她给小惠说:“这个茶馆小时候看觉得好大,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喜欢站在二楼的栏杆处看外面的街景,那时候人真的多啊,尤其是赶集天,人挤人都可以脚不沾地地被带着走。第一次来,我比琪琪和芸芸还小呢,第二次来我就大了,上三年级了,我那时候可富裕了,口袋里经常能装着一毛钱两毛钱的,可以买很多东西吃。”
“你的记忆太好了吧!我小时候就没有什么老家的概念,我连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好像都没见过。”小惠很羡慕地说。
“我每次给我妈说我小时候记得这些事,我妈都像第一次听说那样惊讶的不得了,然后叹口气说,女孩子记事太早不好,长大了命苦。我姐和我弟几乎都不记得儿时的事情,我就像个摄像机,啥都记得。”
“说明你的智商高,要不,你是王家的女状元。”二表哥插嘴进来。
“王家的女状元都在我小婶家,你看,那个医学院的高材生,能考上医学院的都是高分,还有她小妹妹都可以上北大清华,结果去上了军校,他们才是王家的女状元。”王晓晓指着毛毛说。
毛毛笑着说:“真正的女状元是我二姐,当年她的数学高考 138 分,全考区第一名。”
五表哥凑过来说:“哎呀,你们新疆妹子就是好看,王家的女娃娃一个比一个了不得,有文化又个子高,是不是和吃牛羊肉有关系?”
“当然,你多吃点还能长起来呢。”王晓晓捂着嘴笑着说。
老板和小二给每张桌子都沏好了茶,上好的碧螺春,又给配了盐水花生和瓜子。
四川人多数都喜欢吃花生,对花生的喜爱远远超过了瓜子。
琪琪和芸芸吃了一颗就不再吃,追着大表哥二表哥的孩子在走廊上跑着。
毛毛担心她们摔着,跟在后面,王晓晓也跟着站在走廊上。
一楼街边上,一个穿戴干净的五六十岁的妇人在来回走着,不时的往楼上看。
晓晓觉得这个人有点眼熟,看了好一阵,才发现此人就是蒋三嫂子。
蒋三嫂子抬眼往上看,正好碰上了晓晓的眼光,赶紧低下头匆忙地离开了。
“毛毛,看到没,她就是刚才我爸问的那个蒋三嫂子,二十几年前,她家藏在破麻袋片里的三百元钱被偷了,我爸可怜人家给了六十元钱,她说等孩子大了就还钱,到现在孩子都出息了,也没见她还钱,见了我们还躲。”
“刚才在这里会不会想找大爸还钱?”
“不会,要想还钱早就还了,我家的地址,她可以问翟家舅舅和米家舅舅,这么多年,从来没问过。再说,我弟做完手术那年,我妈带着我弟回来过,她家那时候的条件也好了很多,见了我妈都躲着,怎么可能还,诚心还的话,直接给我外婆不是更简单。你看我爸就是乱发善心,到现在还在关心人家过的好不好。”
“大爸是可怜她,不过那时候的六十块钱还真的值钱。”
“说的就是。”
舅舅在里面站在条凳上开始说话:“今天大家都在,我们米家屋里的老辈子二伯母请到这里,是有事要给大家说,请我们二伯母讲话。”
二婆婆喝了口茶,慢悠悠地看着母亲说:“四妹子,三妈和我关系一向很好,我们姐妹啥都说,现在三妈不在了,我就是三妈的代表。”(三妈是二婆婆对外婆的称呼,外公是米家老三,二婆婆是给米家老二当的填房,和外婆的关系一向很好。)
二婆婆这话说得话里有话,她要代表外婆做什么呢?
“三妈家只有松柏(舅舅的小名)一个男娃,你们爸爸去世的早,三妈四十出头就守了寡,你们三个女娃都嫁出去到了单位,只有松柏在城里,离三妈最近。平日里回来最多照顾三妈的也是他,他也应该,他是你们这房唯一的男娃。三妈腿摔断的那段日子都是松柏在照顾,你们几个女娃谁也没有回来看一眼。四妹在新疆远,就不说了,大姐和幺妹为啥就不能回来照顾一天两天?”
二婆婆一下把矛头对准了大姨妈。
大姨妈当时没有回来,是大姨夫生病住院,脑中风了,她根本脱不开身。
小姨妈也是在照顾外孙。
谁家都有事。
大姨妈没有吭声,这件事情她也挺内疚,一直觉得对不起外婆。
大表哥说:“当时爸爸住院了,妈妈照顾爸爸呢。”
“狗娃子,你没说话的资格。你爸爸住院,你们家五个兄弟姊妹,都不能照顾一下,全要你妈妈一个人照顾,好意思?”
大表哥立刻低下头,不再吭声。
“松柏也有家,他那个家比你们几个家都困难,五个女娃都是农村的,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三妈平时帮点也是应该的。他照顾三妈也是天经地义的,那他继承三妈的遗产是不是也是天经地义的?”
原来目的在这呢。舅舅找来德高望重的二婆婆是帮他要外婆的遗产来了。
外婆的遗产有三样:存款、老房子、股份。
王晓晓母亲也明白了舅舅故意请来二婆婆是干嘛来了。
晓晓母亲说:“二伯母,妈的遗产有这个老屋和商业厅的股份,还有存款几万。妈在我家几年,退休工资都在哥哥那里,可妈存了七万,这七万里面有一多半都是二妹和小惠每年给妈的零花钱和过年的红包,还有兰兰和涛儿给的,和我们夫妻俩给的,这存款妈留给了我们王家的孩子,过分吗?”
没有人说话,二婆婆也把眼睛看向了地面。
王晓晓看母亲说的难受,接过话茬:“二婆婆,我在外婆跟前待了几年,外婆在世的时候就经常说:四妹子和春生给我寄钱最多,这些年来寄的钱足够买下来这个老房子了。外婆还说,在我家这几年,没花自己的一分钱,还赚了好多钱,所以这个房子留给王涛是还王家的情。在龙凤镇能在嫁出去的姑娘家养老的恐怕只有外婆一人吧。二婆婆,我记得您家是三个舅舅一个幺姨,幺姨家你去过几次?”
“我为啥要去?我就在这,老大老二经常回来看我,老三公婆俩跟着我住一块。”二婆婆说的很得意,那意思她根本没必要去麻烦自己的女儿。
二婆婆嫁给米家老二是填房,米家老二分家的时候得的最多,也最富裕,在这条街的最南边改了一栋二层楼四合院,是镇上最漂亮的房子,文革之后,这套房子返回给了二婆婆。二婆婆一家又住了回去,现在还住在那里。
二婆婆很厉害,三个儿子都有出息,比外婆的儿子出息的多。老大老二都进城了,老三本来也可以进城的,但二婆婆说啥都不同意,结果人家夫妻俩就留在了龙凤镇,为的是照顾二婆婆。
“对啊,二婆婆,您是有福气的老人,可我外婆不一样,腿摔断的时候在舅舅家,吃不上一口热饭,喝不上一口热水,还整天被舅妈欺负,如果她有一个像你小儿子那样的儿子媳妇,她会到新疆去吗?到了新疆,舅舅骗外婆,说等外婆的腿好了就来接她回家,可舅舅回去就再不说来接外婆的事,也从不主动给我们打电话问一下外婆的情况,每次都是我妈主动打过去。舅舅是外婆唯一的儿子不假,最后几年照顾外婆的却不是他,外婆也没有亏待他,把商业厅的股份给了他,这个股份的价值可能超过老房子的价值,舅舅,你贪心也要讲究个理由吧。”王晓晓给二婆婆说完,又说舅舅。
“我本来就是米家的,这房子也是米家的祖产,哪有把祖产留给外姓人的,二伯母,你说说看,咱们龙凤镇上有这样的规矩吗?”舅舅有些着急地对而婆婆说。